第170章(2 / 2)
说着也夹了一筷子自己碗里的馄饨,递到谢临洲唇边:“你也吃,今日的馄饨馅儿好像多放了虾仁,特别鲜。”
谢临洲顺势咬下,还没咽下就点头:“是鲜,比上次来吃的更合口。”
目光落在阿朝面前只动了两口的糖三角上,又问,“怎么不吃了?方才不是喊着要的?”
阿朝摸了摸肚子,有些不好意思:“葱油饼吃多了,有点撑,留着回去当点心吃。”
谢临洲笑着把糖三角挪到自己手边:“我帮你收着,等会儿走的时候带着。”又想起他说的蔬菜,补充道,“傍晚下值我早些回,帮你一起摘菜?正好看看你种的青菜长得怎么样了,上次瞧着还只冒了点芽。”
阿朝眼睛一亮,连忙点头:“好啊,我还想着要是你回来得晚,我就先摘些嫩的,炒个青菜给你当开胃菜。”
两人边吃边说,窗外的日头慢慢斜过去,洒在阿朝手边的糖葫芦签上,连带着小小的馄饨铺里,都满是暖融融的烟火气。
=
五月的风已带了些燥热,院角的石榴花却开得正艳。
阿朝做完功课,从书房出来,脸上还带着笑意,昨日周文清特意跟他说,端午给他放几日假,让他安心在家筹备过节的事。
他刚跨进自己住的小院,就见谢临洲正坐在廊下翻书,指尖还夹着片刚摘的荷叶,见他回来便笑着起身:“功课做完了?”
临近端午,国子监给学子、夫子们放了假。
阿朝点头,走到廊下坐下:“嗯,都做完了,昨夜就让刘婶子备好包粽子食材,想必这个时候也差不多了。待会我让刘婶子把包粽子的食材放在院子里头,我教你包粽子如何?”
谢临洲闻言眼中闪过几分惊喜,合上书起身走到阿朝身边,伸手揉了揉他的发顶:“好啊,我还从没试过包粽子,正好跟着你学学。”
阿朝笑着应下,刚要扬声唤人,就见院门外传来脚步声,刘婶子领着个学徒,两人各端着一个沉甸甸的木盆走了进来。
学徒手里的木盆里装着浸得饱满的糯米,米粒透着莹润的白,还带着淡淡的米香。
刘婶子端着的木盆里则码着洗得干干净净的粽叶,叶片翠绿鲜亮,旁边还放着两个小瓷碗,分别装着切得方方正正的咸肉和去核的蜜枣,连捆粽子用的棉线都绕在竹筷上,摆放得整整齐齐。
“少君,您要的食材都给您搬来了。”刘婶子把木盆放在院中的石桌上,又帮着把粽叶铺开些,“这粽叶我早上刚用开水烫过,软和得很,您包的时候也好折。糯米泡了四个时辰,一煮就烂,保证香甜。”
阿朝起身道谢,挽起袖子拿起一片粽叶,对谢临洲招手:“你过来,我先教你怎么折粽叶筒。”
谢临洲依言走近,俯身看着他的动作。只见阿朝将粽叶光滑的一面朝下,捏住叶片根部,轻轻一折,就折出一个尖尖的漏斗状,边缘严丝合缝,不见一点空隙。
“你看,这样折出来的筒才不会漏米,”阿朝抬头看向谢临洲,把折好的粽叶筒递到他面前,“你试试?”
谢临洲接过粽叶,学着阿朝的样子捏着叶片,可刚一折,粽叶就歪了,漏斗的底部还破了个小口子。
他有些无奈地笑了笑:“这粽叶看着软,没想到这么不听话。”
阿朝忍着笑,伸手握住他的手,一点点调整粽叶的角度:“别急,左手要把叶片捏紧,右手折的时候力道要匀,你再试试。”
在阿朝的指导下,谢临洲重新拿起一片粽叶,这次动作慢了许多,左手稳稳捏住叶片,右手小心翼翼地折着。虽然折出来的漏斗不如阿朝的规整,底部也有些松,但总算没有破口。
“成了。”他眼中闪过一丝雀跃转头看向阿朝。
阿朝笑着点头,拿起勺子舀了些糯米放进他折好的粽叶筒里:“接下来放米,不要放太满,留些空隙放馅料。”
谢临洲依言接过勺子,慢慢往筒里舀米,可刚放了两勺,糯米就从底部的缝隙漏了出来,撒在石桌上。他愣了一下,有些不好意思地看向阿朝:“还是漏了。”
“没事,刚开始都这样。”阿朝拿起一片新的粽叶,重新帮他折了个紧实的筒,“你看,底部这里要多折一层,捏得再紧些,就不会漏了。”
说着,他又舀了些糯米放进去,再夹了一块咸肉放在中间,最后盖上一层糯米,用勺子轻轻压了压,“这样就满了,接下来要把粽叶盖好,裹紧。”
谢临洲认真看着,等阿朝演示完,他重新拿起粽叶尝试。这次他格外小心,底部折了两层,捏得紧紧的,放糯米时也放慢了速度,果然没有再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