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4章(1 / 2)
一打听才知道,江南百姓种植土地,靠天看运气。
有洪涝灾害的时候,粮食收成也不好,干旱的时候,水车也供不上水,别提什么灌溉了。
因为土地的局限,良田都要建在水边湖边才能稍稍好些。
永琪凑近一看那些水车都是最普通的构造,无功无过罢了,甚至没有他自已做着玩的风车结构精巧。
他想起了魏嬿婉说过的蒸汽机。
以煤炭为燃料作为动力,大大缓解了只能靠风力和水力的不足。
如果真的可以用蒸汽作为动力,那么良田和工厂都不用非得局限在水边了。
永琪把想法一说,永琏细想了一下,说道:“蒸汽机
永璜道:“既然洋人做的出来,我们大清肯定也能做的出来,还能做的更好!”
永珹同意道:“那东西做出来如果真的和永琪说的一样,那对民生有大大改善啊。”
永琪道:“二哥,你拿个主意吧,我这一身的风车的好手艺,供君驱使。”
永琏笑笑:“你小子从小就研究什么风车,先别提什么蒸汽机,这事要徐徐图之,好好规划一下,你先改一下水车,推广一下。”
永琪立刻应了,他自信他的水车构造会比现在用的简单快捷很多。
永琏道:“这事只是我们想好没有用,等待回宫禀告皇阿玛,要想发明出新的物件,须得找一些能工巧匠,心思灵巧的人慢慢研究。”
众人齐齐答了是。
回宫以后,永琏就把事情和皇上说了。
皇上没有很放在心上,但是看几个皇子都很感兴趣的样子。
于是他说:蒸汽机吧”。
皇上想的简单,这事就当给众位皇子一个考验了,真的能做出来,确实是功在千秋的事情。
最关键的是,他听到了那东西是外国做出来的。
他想:外国都能做出来的东西,他大清作为天朝圣国,肯定不在话下!
圣旨一下,全国能人巧匠,聪颖巧思的人都聚集在一起了。
永琪给他们起名为“能工团。”
里面不乏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,还有很多精于构造的人,当然也有很多精于算数的人……各类人齐聚在一起,为了一个还不清楚不明白的东西,不分昼夜,努力设想,尝试着。
翊坤宫那里,如懿还是每天都要抄写《墙头马上》。
云芝看着如懿带着护甲,抄写缓慢艰难的样子。
她委婉的劝道:“主儿,抄书的时候不若把护甲摘了吧。”
如懿淡淡的说:“抄书也要有抄书的体面。”
随后,她继续戴着护甲,捏着毛笔慢慢写了起来。
见此,云芝真的想仰天长问:“护甲和体面到底有什么关系啊,为什么带了护甲就有了体面,摘了护甲就失去了体面,这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,谁能来告诉她啊!”
可惜没有人回答她。